【国奖映像】梁康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怀揣着改善农业发展现状的梦想,梁康铭一步一脚印,用科研打磨能力,以创新凝练智慧。他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冲劲,迎难而上,敢打必胜的信心,拼搏汇聚各方合力,奋斗实现远大梦想。


证书证明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对于大部分初入大学的同学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是陌生的,但对梁康铭而言,这是他早早就埋下的梦想。“因为亲眼所见农业发展的艰辛与困苦,所以想利用自动化来改造高劳动力产业,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也是梦想。”

怀揣着奉献农村农业的理想,梁康铭决定从学习理论知识开始。“课本的学习其实是枯燥的,但是平时还是要坚持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坚持课后复习,这就是最高效的学习。”梁康铭分享道。通过两年的学习,梁康铭的绩点名列前茅,在大一和大二都获得了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学习之余,梁康铭在实践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他认为实践是让自己成长的捷径。在群英荟萃的比赛中,梁康铭获得了2022年蓝桥杯广东赛区二等奖;同年8月,他和伙伴们携手并进,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互联网+产业赛道省级银奖。这份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也如常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地标好了价格。他感谢奋斗路上良师益友的相伴,也感谢努力的自己。未来他还会参加更多的比赛,在比赛中遇到更优秀的人,互相学习,提升自己。


志同道合,浇灌梦想


在团队成员的提醒和老师的推荐下,梁康铭和伙伴们决定申报大创赛。他们把方向投向了智慧农场项目,该项目早在大一时便初具规模。接触到比赛信息后,大家一拍即合,着手优化项目并参赛。他提出了自己在农业方面的展望,很快小组有了比赛项目的优化思路。基于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以及科技革命和农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小组调研了农场的现状和未来政策,并参照了十四五规划,一条大胆而创新的路呈现在眼前——自动化管理的“智慧农场”。如今该项目成为校级审批通过的大创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就是创造新意,把现有的东西拼起来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新颖正是它存在的价值。”梁康铭说道。

后来组内成员成功发表了一篇论文,一款多功能农用机器人的专利材料也在受理中。不仅如此,梁康铭还取得了两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担任第二作者。他觉得生活在回报努力的自己,他在梦想的道路更进了一步。

回想起团队一起专注项目的日子,熬夜乃至通宵都是常有的事。有时他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有时老师的电话一打来就得继续做,有时为了不影响室友的休息,梁康铭只能去阳台接着忙活。夏夜的燥热把灯光烤得焦黄,梁康铭在昏暗的屏幕敲下密密麻麻的字,如同背上密密麻麻的汗水。倘若哪一步效果不佳,只得推倒重来。

梁康铭认为,一切从沟通开始,共同讨论才能解决困难。从凉爽的五月到闷热的七月,直到比赛获奖的消息如约而至,一扫两个月以来的煎熬与疲惫。“他们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一起做项目会很开心,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伙伴能很大程度地缓解寂寞和无聊,我觉得这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梁康铭不仅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在学业上也不敢放松,他还笑言:“最抓狂的日子是项目冲刺撞上了期末周,还好扛住了压力,沉下心来总结复习,咬紧牙关缓解了这次冲突。”



坚持热爱,知行合一


友情和运动是梁康铭生活缺一不可的调味剂。由于机缘巧合,梁康铭在大一的时候体育课选了击剑课。他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次接触击剑这项运动,从零基础学起,大胆尝试。偶然的机遇,他受到教练的邀约,加入了学校击剑队,慢慢的,他从训练日常中培养成了爱好,遇见了更多的挚友,邂逅了更多的趣事。他在击剑上的战术就像他对实践创新的态度,一次次试探,一次次挥剑突破,必要时也能回防等待时机,而后再一次勇往直前。

有一次在家长的带领下,梁康铭去做社区的志愿活动,帮助老人贴对联,在这个过程中他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并开始参加越来越多的志愿活动。他担任过生态学堂大学生导师、核酸检测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寒暑假在家乡参与义工活动,在互帮互助中他感到格外充实。

梁康铭曾在学生媒体中心的采编部参与工作,也采访过许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并一直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如今他坐上了受访席,侃侃而谈自己两年多的努力,一切又是新的开始。他坚信还会不断突破自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未来也会继续参加比赛积累经验,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在电气行业深耕。


寄语


“大学四年真的过得很快,希望学弟学妹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下一步才会走得更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