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艺术设计与创业产业系1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林晓玲,大学三年连续获得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个人优秀一等奖学金,并在今年成为国奖奖学金获得者。
而座右铭“不说‘我不会’,因为我能学”,贯穿于林晓玲的整个大学生涯,激励着她成为一个迎难而上、敢于尝试的人!
点滴积累,蓬勃迸发
一学年,55份作品的完美呈现,其中涵盖平面作品、影视作品、综合材料作品、游戏概念作品以及网页设计等不同主题内容的作品。厚积而薄发,让她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她说:“积累是点滴的,把每次作业都当成作品去完成,才是高效双赢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呈现有成绩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作业的成绩。”
而每份作品的呈现,都少不了灵感的捕捉。电影作为日常娱乐的的调剂品,不仅是林晓玲解压的方法,更是她灵感获取的来源途径。她对电影《一一》里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她说:“通过记录电影中一些触动到自己的细节,让我不断积累,而或许这些积累就是下次创作灵感的来源。”
团队合作,行胜于言
谈起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时,记者第一反应便是要精通电脑技术,“但其实,这是个更看重团队合作的专业。”林晓玲笑着说。“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分为前期和后期,电脑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团队的合作性更为重要。”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各成员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而通常大家都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开始的她会选择去争辩和指出对方的不足,后来开始转变,学会用实践结果来检验自己的对错。她说:“这样不仅避免了因为争吵而耽误时间或伤及感情,又能让工作顺利完成。”
林晓玲认为数媒专业的团队性,让她学到了很多非课程传授的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优点,并不断往之深入的学习和探索,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回首往事,感恩前行
回首过去三年,她说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便是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实习和在数媒专业工坊的那段时间。“我喜欢待在有人情味的地方,比起电脑前的朝九晚五,我更倾向于活动现场中汗流浃背的奔波,虽然辛苦劳累,但这样的工作会更有趣、开心。”
“有时需要周末早起赶去电视台现场,晚上则搭乘学校末班车赶回来。”电视台实习的工作虽然奔波但她却乐在其中,体验不同的圈子的生活,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
除此之外,在她看来数媒艺术专业工坊也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聚于此,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这其中有欢笑也有烦恼,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共同面对了各种困难挑战。提起工坊里的人和物,林晓玲的嘴角都不自觉微微上扬。
“数媒艺术专业工坊的马红波老师和艺创系辅导员林敏敏老师、梁淑媚老师都是我大学最感激的人。”林晓玲说自己之所以能站在国奖答辩的舞台上,得益于老师们的帮助和鼓励,自己每一步的成长、蜕变背后,都有着老师们的身影。
“不说我不会,因为我能学”
林晓玲表示,大学只是人生的一阶段,而毕业自己也并不会停止学习的步伐。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博学而又有自己独特专长的人。‘广学而博,专一而精’她说这会是自己一生所为之努力的目标。
“不要太功利,不要急于获得眼前的利益”是林晓玲对南苑的师妹师弟们的寄语,她表示:“在做一件事或者学一样东西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好处远不止其最初呈现的,在这些经历发酵之后,所蕴藏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
获奖情况:
2015年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一等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6年
国际互艺奖动画制作优秀奖
学院奖第十三届秋季赛影视广告优秀奖
第一届从化“禁毒”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知识产权”大赛三等奖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十周年吉祥物设计大赛三等奖
动物微摄影大赛一等奖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一等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7年
时报金犊奖技术类—CF优选奖
时报金犊奖动画类优秀奖
全国遴选艺术作品成果三等奖
第二届从化“禁毒”微视频大赛三等奖
学院奖第十五届春季赛平面广告优秀奖
学院奖第十五届春季赛动画优秀奖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一等奖学金
荣誉称号:
2015年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图书馆“先进个人”
中山大学优秀团员
优秀班干部
2016年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优秀团干”
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党支部“优秀积极分子”
工作实践:
2014-2017艺创系数媒工坊主要负责人
2014-2015 社团联合会网络、新闻部干事、 游泳协会秘书部干事、 图书馆展览部干事、 3D打印社干事
2015-2016电台网络技术部干事
2016-2017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晚会节目部导演助理
2015-至今 班级团支书
2015-至今 年级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