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有这样一群人,在旁人抨击社会冷漠的时候,默默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旁人有所偏见的特殊群体,他们以平常心对待,以耐心包容。除了在校内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他们的视野还投向了更特别、更广阔的社会实践的天地,在公益和志愿的道路上坚定自我、不断前行。郑纯华(16级经济学)和吴明燕(16级市场营销)便是如此。
郑纯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他们的衣着看起来不太洁净,但是他们的眼睛和内心都极其纯净。”对于郑纯华(2016级经济学)来说,康园工疗站这些心智比较“特殊”的学员在这五彩纷呈的花花世界,是独特而美好的存在。
NO.01 | “志愿像有魔力,在吸引我前行”
郑纯华性格活泼,愿意主动接触新鲜的人和事,在刚入大学时,她就倾向于选择志愿公益方面的社团组织,“其实我们学校部门种类很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志愿项目仿佛有一种魔力在吸引着我靠近。我觉得这是最需要我的地方,也是我最渴望进入的一个领域。”在郑纯华看来,志愿者的身份可以让人站在不同的视角,去接触不同的人群和世界,也能提升沟通、动手、应变等方面的能力。怀着对志愿公益的热情,郑纯华在公共关怀志愿合作基地迈出了大学志愿的第一步。
NO.02 | “让他们收获快乐是我最大动力”
一颗温暖而博爱的心让郑纯华在公益道路上奋勇直前。她曾参加过一个“志愿在康园”的志愿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对一些智力残障人士进行义教。但在一开始,郑纯华就发现了一些自己教学上的问题,“当时只想着给学生教授更多的知识,仿佛这样就能立刻打开他们的大脑运作机关,让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中的普通人。”然而几节课之后,郑纯华发现心智状况有些“特殊”的学员们对这种快节奏的课程并不能很好地接受。“我请教了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志愿者老师后,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对于学员们最重要的,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收获了多少快乐。”在调整了心态后,郑纯华更加注重如何将知识融入游戏,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学习过程,“让学员学到东西,收获快乐,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动力。”
(郑纯华给学员上手语课)
NO.03 | “希望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被正常对待”
在“志愿在康园”活动中,大部分学员都是40多岁的叔叔阿姨,但是心智水平仍停留在小学生阶段。许多人会因为他们的外表或者智力和常人不同及难以沟通而产生抵触情绪,但在郑纯华眼里,他们都是最纯洁无暇的存在:“他们就像小朋友一样,很热情地给我们拥抱。可能我们有时候会觉得一个陌生人这么做很突然,但他们只是想表达他们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志愿者的喜欢。”
对于这类人群,郑纯华希望大家能给予“适度的关爱”,即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关怀、但也不要去过分关注,提醒他们的与众不同,让他们感觉到自卑。“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小朋友对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和沟通交流,简单平常地与他们交朋友和表达喜欢就可以了。”
NO.04 | “很温暖很有趣,想再一次和这群人相遇”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支教过程中,郑纯华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各种活动庆典上举办的运动会。“学生们会很直接友好地把我当成他的队员,并且有很强烈的好胜心和胜败感,每一次活动都会让我了解到他们不同的一面。”除此之外,生活中一些小细节也让她感到暖心,“他们会在下课的时候偷偷送我一些小礼物,还会说一句‘姐姐我喜欢你’,然后就很害羞地跑掉。这些都会让我觉得很温暖很有趣,很想下一次再遇见这群可爱的人。”
(中秋节郑纯华为学员介绍猜灯谜活动)
郑纯华始终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志愿要吃苦,但是请相信,你会认识很多天使般的朋友,跟着他们一起收获快乐的。”
吴明燕:因爱承载,矢志服务
“我愿意用生命点亮生命,做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这句话出自吴明燕(2016级市场营销)之口,她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地通过行动践行它。
NO.01 | 一次偶然行动,开启公益之行
谈及做公益活动的开端,吴明燕坦率回答:“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多么复杂的想法,只是初中的一个暑假,我受好朋友的影响,闲来无事便参与了一次义卖小区废旧杂物的活动。”当时,吴明燕和朋友以及中山当地的阿姨们一起上门收集居民们的废旧义物,将这些废弃物品擦拭干净,并且进行归类整理,最后搭建帐篷进行义卖。这次志愿活动对于吴明燕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有些疲累,但是公益活动却让她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迈出了她公益的第一步。“除了能够帮助别人,我自己也感受到了别样的快乐,做事越发有动力,从那之后就更享受这个过程了。”
NO.02 | 享受奉献过程,用心体会公益
“公益这个词和慈善其实不太一样。慈善更多的是通过捐款的手段给予他人援助,而公益讲究身体力行、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做公益要端正自己的立场,你会真正地与之融为一体,体验到世间各种细腻的情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爱,这种体验比获得任何荣誉称号更加珍贵。”这样的理解,来源于吴明燕一次次的亲身经历。谈起公益活动,吴明燕对一项为独居老人排查居家安全隐患的公益活动印象深刻。在活动过程中,吴明燕发现许多老人因为孩子外出打工长期一个人住,居住的环境也很恶劣。他们前往一位老奶奶的住所,入眼是矮小狭窄的单间,进门之后床、桌、盆一目了然,蜘蛛网从床头一直连接到窗上。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在这一间小小的房屋内进行,冬季因为手脚僵硬不便烧水,就只能用冷水洗澡熬过寒冷。
(老奶奶的住所)
他们见老人生活寂寞,询问老人是否思念儿女,想尝试为她联系孩子,老人眼中泛着泪花,阻挠说怕打扰儿女工作。吴明燕对此感到既心疼又甚是无奈,“所以即使我们在外很忙,也一定要多点抽空陪家人,学会感恩。”
做公益是一条奉献之路,需要不断地付出爱和耐心。吴明燕曾经参与过一个“走进外来务工子女,加强农村孩子自我保护”三下乡调研义教活动,初见孩子们时,她发现这些孩子对来自陌生人的关心感到有些不适应和排斥,在他们发放问卷以了解孩子安全知识掌握程度的时候有些孩子会不予理睬。但吴明燕没有就此放弃,下课后,她把握机会,去找孩子们一起聊天,一起玩游戏,用耐心和爱护慢慢打开了孩子们的心。“其实多接触之后,我们才理解,他们不是拒绝关心,而是因为长期缺乏沟通让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吴明燕发现,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渴望被爱,但当面临突如其来的关爱时又感到恐惧,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即使遭遇挫折,吴明燕依然不忘自己公益的初心,她的耐心和理解成了打开孩子们心灵之窗的钥匙,也促使彼此成为了知心的朋友。
(与小朋友的合照)
义教结束的时候,一些孩子还特地跑到吴明燕等志愿者的住所与他们聊天。最后送孩子们回去的时候,孩子们依依不舍,抱着他们哭泣,问他们下一年还来不来。这些场景让吴明燕倍感温馨——正是这样的温暖,让她获得更多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小朋友送给吴明燕的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很平凡,也想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怀着这样的信念,吴明燕一直用行动解释着何为公益。
公益志愿像是有魔力,不断吸引着她们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贡献爱心,为人们传递温暖。善无大小,量力而行,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像郑纯华与吴明燕一样,对他人传以善意,伸出援手,用实践去改变社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